超级混源体老邱 发表于 2018-4-6 21:14:17

【转载】如果海洋300年内继续变暖,人类或无鱼可吃。

本帖最后由 超级混源体老邱 于 2018-4-6 21:21 编辑

本人点评:未来可使用的鱼类将越来越少,究其原因还是全球变暖惹的祸!再不改善气候的话,我们就真的无鱼可吃了!不过好在我们有人造鱼肉!但这真的能胜过真正的鱼肉呢?所以说请珍惜我们所吃的的每一条鱼吧!
此贴来源:IT之家
  3月12日消息,据Futurism报道,在接下来的300年里,南极洲的南大洋将继续升温,影响全球渔业,并使其产量减少20%。https://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8/3/20180312121851_9364.jpg  在地球仪底部环绕着南极洲,南大洋似乎是个缺少生命的寒冷水世界。但事实证明,这个极地海洋对全球气候和全球海洋健康有着巨大影响。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海洋继续吸收二氧化碳(由于气候变化而变暖),我们可以看到海洋生态系统中出现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到2300年,世界各地的渔业产量至少下降20%。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科学家们正利用模拟来预测未来几个世纪气候变化对世界海洋的影响。该研究小组并没有关注2100年以前的情况,而是研究了接下来300年里全球变暖影响,因为他们认为全球变暖的反馈可能会更加缓慢。  目前,南大洋正推动海洋混合,其活跃的南极和亚南极水域正将营养物质送至全球各地。但这些模拟表明,如果保持当前的排放水平,到2300年,西风会变得更强,并向两极转变,以限制这种海洋混合能力。由此产生的结果将使极地海水变暖,融化海冰,最重要的是,使南大洋的营养物质被吸收。  研究人员发现,切断这种营养循环对全球海洋健康会产生显著影响:初级生产减少,处于食物链底层的海洋植物活动减少24%。更重要的是,它减少了41%储存在深海里的微粒碳含量。  由于这些过程形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所以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惊讶,鱼类的食物也会大幅减少。食物减少意味着鱼类减少,进而导致人类可食用的鱼类也会减少。这项该研究预测,北大西洋、西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将会受到最坏影响,北大西洋的渔业产量将大幅下降60%。  海洋中鱼类减少意味着,许多人可能面临挨饿的命运。食品和农业组织(FAO)估计,捕鱼业支持世界上10%到12%的人口生计,而全球近17%的人依靠鱼类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鱼类作为食物来源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因为粮农组织的估计表明,到2050年,我们可能需要将粮食产量翻一番,以满足全球人口的需求。  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粮食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从减少食物的营养到扰乱植物的生长季节,甚至导致许多农作物灭绝。最重要的是,世界上的海洋已经因过度捕捞而承受巨大压力,世界上超过70%的鱼类资源被充分利用、过度捕捞或耗尽。过度使用和气候变化相结合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安全受到致命威胁。到2300年左右,要减轻人类活动对我们食物来源的影响已经太晚,无论是陆地上还是海洋中。

firefrozen 发表于 2018-4-6 22:31:46

能量是最关键的

frelia 发表于 2018-4-7 20:30:27

很多人的观念就是...反正到时我也不在了...

dongyi945 发表于 2018-6-9 21:42:32

其实估计再过100年人类估计自己都要毁灭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如果海洋300年内继续变暖,人类或无鱼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