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混源体老邱 发表于 2018-10-25 21:53:18

【转载】男性“娘化”,到底是不是病?

本帖最后由 超级混源体老邱 于 2018-10-25 22:11 编辑

本人点评:天朝的男人“娘化”是霓虹国的“伪娘”文化以及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学习观和学校绝大部分都是女老师教学所造成的,天朝的男人就这种“娘化”还成何体统!再这样下去就真的变成“真·阳刚男人”的危机啦!我看还是把天朝的所有男人“兄贵”化吧!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找回男人的真阳刚!所有的男人全都给我往死里锻炼!!!把男人的肌肉和阳刚的心都给我彻底的锻炼出来!!!并且全都给我军训特种兵化!!!!让“娘化”永别!!!(前提是知识教育学习决不能耽误!)

此贴来源:IT之家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S-Tech(S-Tech1014),作者:汤甜,原文标题:《男性“娘化”,是一种病吗?|SexyTalk》。
  “娘化”指的是将任何事物赋予女性的外貌、性格、装束等的一种过程和行为。现在所说的“娘化”现象,一般指男子穿着女性服饰或进行装扮后达到女性化外貌。
  萌系娘化是随着现代ACG次文化和萌文化发展而兴起的,但男性的“娘化”现象并非现代才有,几百年前裙子、高跟鞋、靴袜、也是欧洲男贵族的必备品。中国古代也有习惯扑粉,焚香,好清谈、美衣肤的美男子。三体中甚至预言“几百年后男性的外表看上去已经和女性没什么区别”

逐渐显性的“娘化”男生女生“一起喵喵喵”
  虽然“鲜肉”不再是媒体和网友感到新鲜的词汇,但不可否认鲜肉文化影响了很多人的审美。男性的社交媒体形象也体现了娘化的趋势,例如抖音中的很多男性,头像是自拍剪刀手,喜欢嘟嘴与wink,都会化妆打扮,把可爱甚至性感演示到极致。
  娱乐圈中颜值高的奶系idol热度不下:偶像练习生,可甜可咸,必备卖萌属性……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之前的鲜肉,还是现在的奶系,都反映着一种新的男性审美风尚,即:长相精致、年龄偏小、会撒娇卖萌。如果说之前女性对男性的审美还是囿于长久以来的男性价值观之中。如今的趋向便展现了以女性为中心,对男色的欣赏和消费,将男性的“颜值”置于审美的核心。不可否认,这—拨以女性为主体的审美风尚也在某种程度上重塑着男性的形象。
https://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8/9/20180902_083349_388.jpg
男生也分得清口红色号

  养猫,化妆,追剧,P图……这些看似女性化的生活习惯渐渐没有了性别的差异。除了护肤,男性整容整形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中国美发美容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包括隆鼻、去疤、割双眼皮、去眼袋等这些整形美容项目,也已不再是女性专利,男性顾客已占美容总人数的三成左右。而男性美容年平均消费额最低在一千二百元人民币左右,一般在四千元左右。
  男性的角色认定逐渐多元,不仅仅集中在孔武有力、阳刚之气。打扮也便不是女性的特权。在消费用品中,就连女性用品、美妆代言人也不再是女明星的专属:张艺兴替代了药妆品牌;鹿晗了代言法国欧舒丹;杨洋代言娇兰口红;霍建华代言的SK-II……市场的反馈也表现了对这一现象的积极态度。
https://img.ithome.com/images/v2/t.png(此图缺失!)
男友也会“嘤嘤嘤“

  词汇是语言中发展变化最为活跃的部分,它能敏锐的反映人们思维的变化。小奶狗,姐弟恋逐渐流行,网络中很多人晒出男友卖萌撒娇的聊天记录,小奶狗类型男友甚至成为很多男生对自己的标榜。
  从最初的抗拒与鄙夷到如今的网络热词,喜欢在恋爱中撒娇,聊天喜欢用叠字卖萌的奶狗男友备受追捧,男友力,安全感不再是男友的必备条件。既然化妆打扮不是女性的特权,那体现在恋爱关系中,小鸟依人,可爱软萌便也不是女性专属。
https://img.ithome.com/images/v2/t.png(此图缺失!)

男性娘化的原因
女权运动引发男色消费
  一直以来,由于女性的弱势地位,“女色”总习惯被作为被消费的对象,“尤物”等便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称谓。
  但是在现代社会,女性不再安于家庭主妇的生活,她们走出家庭,努力工作,从而获得经济独立。女性获得经济独立之后,自然会在话语权方面有所体现。在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男色”自然作为一种与“女色”相对立的物品被消费。
https://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8/9/20180902_083349_989.jpg
  对娘化男性的接受背后是女性话语权的崛起,亦是女性主义在现代社会,在新媒体时代再次苏醒。消费社会本质是“万物商品化”,利益是其最终的驱使。鲍德里亚口中的身体消费如今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女性身体的消费,也触及男性。让媒体大呼“男色时代的到来”,则是对男色消费的最好证明,也是男性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性别多元论下的性别重构
  社会中对性别常常带有标签化,首先是男,女,然后是男性属性,女性属性。男女二性本是生理上的描述,只有生理上的显著差异,才能几乎涵盖到所有人。如若将性别划分扩展到心理,外表,行为等层面,便存在诸多漏洞,不无荒唐。其根本原因,是性别二元论在生理以外范畴的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与不合理。不合理的事情,不可永久存在。
https://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8/9/20180902_083350_98.jpg
  因此当不仅用生殖器官去衡量一个人的性别和性别属性时,每一个独立的个体便导致了性别的多样性,这里要提到社会性别,它有别于生理性别,指的是自身所在生存环境对其性别的认定,是社会规范与个性表达的动态博弈,反映了社会的张力。在社会性别的基础下,人们可以选择追求或不追求自己与群体相似,娘化的男性或男化的女性便都是正常的存在。

社会稳定后的思想进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处于战争状态中,社会中粗野血性会随着承平日久而逐渐减少。古代的魏晋时期也有过娘化的风潮,推崇纤细瘦弱,风雅俊秀的美男子,例如何晏,嵇康。主要原因还是当时社会在五胡乱华之前都比较稳定,士大夫们做官靠血统,日子过得尤其自在。因此在告别了动荡贫困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现如今,思想也开始进步,娘化也不再受那么多的批判。

少年娘则国娘?
  虽然“少年娘则国娘”这种一棍子打死的狭义论经受不起逻辑的考验,但还是有很多人认同与肯定,把足球上的失意转嫁给娱乐明星,把男生不够阳刚优秀归罪于母亲喂养。爱美,阴柔,卖萌这些属性,是不分性别的,是让一个人去选择的,人选择自己的属性,选择自己的需要,并非错事。

双标的“伪女权主义”
  传统的“女主内、男主外”的社会分工导致社会对其规范不同,男女性别角色的巨大差异也就此形成。进入现代社会后,“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男权意识虽然有所消解,女权主义者为平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很多伪女权主义者一面对女性传统的角色定位表示抗议,一面对家庭夫男嗤之以鼻。一面支持帅气中性的女性形象,却又对娘化的萌系男性指指点点。
https://img.ithome.com/images/v2/t.png(此图缺失!)
  实际上“男色消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地位,构建了一种性别平等的文化价值观,这对于广大女性来说,反而可以推进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权是人权的一种,是希望两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男人不一定必须挣钱养家,女人也不用只负责貌美如花,它不应该是双标的利己主义。男女平等,更需要让两性都拥有平等的选择权。
直男癌的性别刻板印象
  很多对于娘化男性的恶意来自于男性本身,他们认定女性需要性感妩媚,男性需要强壮,阳刚,把男性外表上的阴柔等同于懦弱和无能。但一个人可以选择迎合或不迎合你认同或不认同的性别刻板印象,却不可以性别刻板印象压迫他人。宣扬“中性化焦虑”、“少年娘则国娘”的人是把评判标准退化到原始的肌肉审美,是对丰富多彩的人性的压迫,这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https://img.ithome.com/images/v2/t.png(此图缺失!)
  有研究对1400名人类大脑进行研究后发现,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分为男性和女性:每个大脑都有着独特的马赛克式的镶嵌特征,性别的特异性是不存在的。然而这也许并不存在的生物差异在文化上的放大导致了两性巨大的社会差距。性别刻板印象并不是我们非遵循不可的规矩,也不必一旦不符合规定就要焦虑,就要纠偏,就一定要重新回到刻板印象的轨道上来,就一定要按照刻板印象来塑造标准的男人和女人。
  刻板印象很难完全改变:校园多元性别教育匮乏,广告、社交媒体、日常用语中的性别差异……,但现实是娘化的男性越来越多,汉化的女性也得到更多的接受。这或许是他们自我的奋斗。多元化与和而不同,这大约的确是总体上的趋势、历史的行程。
  李银河说:不要按照那一套僵硬的性别刻板印象去约束、去规训或者去塑造自己的个性和人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性格特征,坦然地做自己,让自己活得自由,活得舒畅,就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度过一生。

参考文献:
  华亮.网络传媒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新闻传播》,2010(12):111-112
  李景艳.“小鲜肉”的流行使用及其社会文化心理.《安顺学院学报》, 2015 (5) :33-35.
  刘锦.网络热词“直男癌”的建构与颠覆——基于社交媒体女权主义话语符号的分析.《新闻知识》,2017(11):84-87
  张国珍.关于男女不平等起源和原因的哲学思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6):40-45
  姜辉性别的二元对立与消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思想发展研究.西北大学,2009(06)
  罗杰斯.大脑的性别.三联书店, 2004

《人民日报海外版》谈“娘化”现象。

  8月13日消息,今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评论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娘化”现象,那么,到底需不需要“拯救男孩”呢?
https://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8/8/20180813202349_7858.jpg
▲日本艺人苍井翔太,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文章指出,近些年来,许多人认为“娘化”现象在社会上盛行,并且越来越严重,在青少年中蔓延非常快,引发担忧。所谓的“娘化”,一般指男子穿着女性服饰或进行装扮后达到女性化外貌。他们大多为拥有标致五官的年轻男性,在穿上女装后常常带有很强的萌属性。
  《人民日报海外版》指出,其实“娘化”现象并非是当今的产物,古已有之,如唐代唱戏的李伶,被称为“假面娘子”,年过五十依然打扮得跟少女一般在舞台上媚态百生。
  文章指出,在当今社会上,因为“娘化”现象,甚至有些培训机构推出了培养男孩男子气概的课程。
  而《人民日报海外版》则认为,“娘化”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多元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包容这种并不一定是主流的现象,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
  另一方面,《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指出,凡事应该有个度。文章表示,“娘化”现象在青少年中影响很大,如果青少年出现一边倒的情况,集体“娘化”,那么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文章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增加对青少年的性别教育,通过合理引导,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娘化”现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对潮流文化的正确态度,这样才能帮助他们长远全面发展。

frelia 发表于 2018-10-25 23:56:31

主要还是大环境...不用像以前一样壮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男性“娘化”,到底是不是病?